西峡县人民法院 2020年1-6月民事案件发生率及分布情况

发布时间:2020-07-03 10:50:20





    2020年1-6月,辖区各人民法庭(包含家事庭)共受理民事案件1010件,占全院民事案件总数的40.96%,其中城郊法庭受理案件数最多,为483件(包含家事庭122件)。

    二、案件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整体收案数量呈下降趋势,但部分案件逆势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受理案件数减少102件,但受案案件类型占比反而激增9个百分点。“侵权责任纠纷”类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理案件数量减少16件,但受案类型占比反而增长3.06个百分点。“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类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理案件数量减少4件,但受案类型占比却增长1.89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受疫情影响,今年西峡法院上半年受理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期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受理案件数量排进前三名的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和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却呈现出逆势增长态势。由此,明显可以看出,疫情管控措施也在客观上延缓了民众的诉讼行为。二、三月份的立案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但在五、六月份开始又开始出现明显回升。

    (二)民间借贷纠纷类案件持续大幅增长。

    民间借贷类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长幅度大,涉案金额更是剧增。民间借贷凭借手续简单、回报高等特点,吸引着社会的闲散资金的快速聚集。加之债权人风险防范意识差,鉴别能力弱,受高额利息的诱惑,或者是亲朋好友的传言鼓动,忽视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借款用途的考察,在出借款项时,又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不了解、不重视借贷合同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造成维权困境随着近几年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市场形势有所变化,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还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民间借贷类案件居高不下的形势。

    (三)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类案件逐年递增。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离婚案件普遍上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变化。当前离婚案件上升,有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具有时代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婚前缺乏足够了解,草率结婚,导致婚姻基础薄弱,在婚后因家庭琐事及性格、价值观、生活习惯不好导致离婚。二是婚后双方不善于经营、呵护自己的婚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导致部分份夫妻之间缺乏理解关爱,不能相互尊重体谅,对家庭分歧缺乏理智耐心,从而导致婚姻关系恶化走向离婚。三是婚姻观念的更新,使传统婚姻受到巨大冲击。伴随着人们思想的全面开放以及信息量的增多,尤其伴随着女性经济地位提高,年轻一代的女性不再依附丈夫和家庭,择偶观念、家庭观念、离婚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四是经济因素导致的离婚明显增多,农村地区大量男性外出务工,导致夫妻双方经常因各种原因导致长期两地分居,双方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加之近两年经济形势不稳,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等因素带来的工人下岗,家庭经济拮据,因经济利益走向离婚的案件也不在少数。

    三、综合治理管理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升公民的投资风险意识,加强管控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主动宣传民间借贷的风险,司法机关、行政机关通过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公民风险意识。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金融部门要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或居民简化贷款手续,提供简便、快捷的信贷服务。依法取缔非法经营的无牌照小额贷款公司,严格管控P2P等各种形式的网络贷款公司,严厉打击“校园贷”、“套路贷”等各种形式的不良贷款。加强对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秩序,防止变相非法集资,破坏金融秩序,扰乱经济发展。

    (二)倡导正确的婚姻观,加强附院联动,修复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婚姻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基础的社会关系之一。婚姻关系的稳定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对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普法宣传,尤其要加强对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知识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婚姻家庭法治意识。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的家庭美德,积极倡导抵御不良思想对人们的腐蚀,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同时要一体化推进诉源治理,加强与基层政府沟通联动,构建共治共享的宗旨格局,多方联动,加大诉前调解力度,理清双方婚姻状况及争执焦点,能修复的婚姻关系尽量修复,关注离异家庭子女,力争挽救每一个家庭,降低离婚案件发生率。加快推进专业家事审判庭及家事审判制度建设,探索组建符合现代家事审判需求的专业团队,通过适时调解、心理疏导、氛围影响等,帮助当事人舒缓对立情绪,诊疗情感创伤,尽可能做到修复家庭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延续“枫桥经验”,强化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建立健全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立多元调解组织网络,实行镇村联动及源头化解措施,积极探索多元化调解纠纷机制。通过引入人民陪审员、律师、社会组织、乡贤等第三方力量入驻法院参与调解工作,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设置相应的办公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邀请法庭所在辖区的村组干部、劳动道德模范和有威望的乡贤人士作为法庭的调解员,设置“五老”调解人员名单,建立各村镇民调员微信群,对民调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参与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从而不断提升处置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西峡县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