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以证明或设定某种权利为目的所作的凭证,而股票作为一种法律凭证,具有一定法定性。十九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股票与债券开始在中国出现,回顾中国股票的百年历史,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记述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气魄。
一、中国股票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证券的历史源远流长。明清时代中国就有以契约形式存在的证券雏形。近代形式的证券则始创于清朝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等筹化并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是中国最早的股票。自此,官督商人官商合办以及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民营企业、金融企业都以股票形式筹集资金。同治年间,清正对因国库空虚向国外借款,国内债券的发行始于1894年由户中发行的息借商款,不过早期证券发行制度尚不规范,主要以摊派形式发行。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企业蓬勃发展,股票成为当时民族资本家筹集资金壮大实力的重要手段,市场交易异常活跃。1921年因交易所和经营股票买卖的信托公司无序膨胀,导致信交热潮崩溃,破产之风波及各行业,股票交易萎缩。1922年至1937年证券市场以债券为主,抗战爆发后公债交易日渐萧条,此间证券发行领域多为金融,电力、交通等行业,且外国资本侵入已十分严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民主政府在革命根据地利用债券、股票筹集资金,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物质保证。除发行各种经济建设债券、代价券、公粮券等外,1937年至1949年根据地合作商业也得到发展,在一些根据地曾经发行合作社股票,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很差,所发行的债券、股票大多为纸质、印刷差,尺寸规格也偏小,内容资料简略,不规范,背景说明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投资公司于1951年发行的股票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公开发行的新中国股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股票筹资基本退出工商企业领域,只有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组织中继续保持着股票的变异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曾经组织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的解决部分建设资金,到1958年大年跃进停止。1969年我国宣布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国家,中国出现了一段无证券活动的历史。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为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改革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证券业发展迅猛,规模之大,速效之快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中国最新的股票,债券发行很不规范,发行的办法比较落后,主要是采取直接发行的方式,没有信息公开的制度,而是通过摊派来发行。而政府发行的公债,是以国家为债务人发行的,它的发行不仅是简单地增加了有价证券在流通中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它克服了股份公司信用的局限,大大扩大了有价证券发行市场的范围,使证券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行。
二、中国股票的收藏与兴起
中国证券百年变迁,浓缩着二十世纪的中国史,一百年的历史表明,中国近代形式的证券自清末产生以来,除报端历史条件下的短暂中断以外,一直薪火相传,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正所以如此,证券凭证是我国证券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近代经济的一部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料。改革开放以来的证券,反映了我国证券后股份制经济的发展,是最能确切反映我国经济制度改革进程的实物凭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1994年,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无纸化的发展阶段,此前的股票和债券函逐步退出使用,虽然其实用价值不存在了,而作为研究中国证券发展,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却是相当珍贵的,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差,致使百余年来散落于民间的证券凭证正在被快速损毁,这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可喜的是,当今,我们能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证券凭证,无疑是我国证券文化的宝贵遗产,对我们的后代来讲将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有又谁会想到,令无数人魂牵梦绕,大喜大悲的股票竟会成为一种独特的收藏品,它承载着博大情深的证券文化。
由于政权的更迭和政策的变化,直到改革开放后,股票才迎来了它真正的春天。
1982年7月,深圳宝典是联合投资公司公开招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1300万。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3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1999年起,股票发行和交易实行无纸化。至此,纸张股票完成的历史使命,退出了证券市场,成为一种断代的文物,也成为了今天人们收藏、欣赏的对象而入了收藏领域。有识之士敏锐的发现,股票是集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纪念性、观赏性于一体,是防伪极佳,价值潜力巨大的一个新兴收藏品种,随着今天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批批寻宝者登上了收藏舞台,他们深入证券交易却翻箱倒柜,钻进旧货摊淘沙沥金,光顾废品站大海捞针。经过众多股票收藏者多年的挖掘、整理,目前股票藏品已初具规模,并不断有新的发现。目前已收集到的中国各历史时期发行的股票、股息单、股票收据、股证、股票申请表等,品种总数量达800种左右。其中,清代股票,股据20多种; 外国在华公司、股票20多种;民国时期股票、股单、股据100多种;解放区股票30多种, 新中国成立后,50-60年代的股票,股据近100种;80年代以来上市公司股票、股证、股票申请表200多
种;各类企业内部股票近200种,随着新的发展现还将源源不断,已初具规模的股票等品种类还会继续扩充。
三、中国股票的增值与走红
中国股票在近几年前收藏队伍并不显山露水,少数收藏爱好者仅是内部交流而已,1998年10月17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收藏家协会证券收藏专业委员会后,全国股票收藏爱好者不断向中国革命博物馆捐献部分股票藏品。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一年中,由于捷等三位股票收藏家提供展品,在北京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武汉、广州等地举办了八次“中国证券收藏回顾展”,从而引起很大轰动,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从而推动了中国股票收藏活动的快速发展。
2003年1月1日,上海“卢工”邮市出现了“股票收藏一条街”之后,股票收藏从“协会”走向了市场,由“封闭”转为“开放”。令藏界感到惊奇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股票藏品已出现了不断增值的可喜局面,多数品种2003年中有了一至两倍的升幅,有的甚至已升值了几十倍。如《氯碱化工》全套的价值即从1000元攀升到4200元,《无锡威孚》由200元攀升到 2000元,一些人在建仓和经营中发了大财,从藏品市场中挖掘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金矿”。
2004年4月17日,上海证券大厦由新世纪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新中国上市公司实物股票首届专场拍卖会上,一张“老八股”以12.5万元成交,“新九股”则由5000元高到1.5万元成交,百张连号的“西安民生”也在激烈的竟价中,由5000元扶摇升到1.7万元落锤,这场由65 项标的组成的拍卖会,最后成交率达80%以上。
股票收藏缘何当今能迅速走红和不断增值而成为人们收藏的新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的权威性。因为股票的发行都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才投入市场。2、有一定的资料保存价值。它可从中国政治、历史、经济发展找到答案。3、股票有统一的批号,发行号,存世量等。4、有一定的艺术性。它纸质优良,不易破损,便于保存,设计精美,风格独特。5、防伪性能高。股票在印鉴、底纹、钢印、水印、荧光、暗记等方面防伪手段复杂不易以假充真。6、价格低廉是市场炒作的潜力品种。7、市场发展快。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已相继成立了专业的收藏组织,收藏队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成长和壮大。目前股票收藏正处于高速增值期,市场品种不断增多,收藏价值潜力巨大,交易、拍卖活动频繁,为此,股票收藏成为当今收藏队伍的一枝新秀,正在东山再起,而成为藏界的新宠。
注:作者系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南阳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峡县收藏家协会会长,1995年创办家庭收藏馆,其本人于1997年被南阳市收藏家协会评为首届“十大收藏家”称号,写有多篇收藏论文发表在全国报刊杂志。